标签:美妆 1495天前
今天来盘点我们踩过的护肤坑~
这个理论是很久之前,我在某商场听到的。
不同的柜姐,还创造出不同说法:泛油光是因为水油不平衡;长痘、出油,要深层清洁……
总而言之,就是补水清洁拯救一切。
虽然补水、清洁是基础的护肤步骤,做到位了确实可以避免很多皮肤状况。但不能神话它们,以为这两步还能反向操作,解决问题。
比如洗脑神理论:“水油不平衡”。
“水油平衡”当然是皮肤理想的状态,但要知道,皮肤里的水,和皮肤里的油,是独立运作的。
也就是说,当你拼命补水,负责分泌油脂的皮脂腺并不会怠工,脸上该油的继续油,该发生的堵塞还是会发生。
补水解决不了,那简单粗暴地清理掉油光?
清洁也要有度!清洁太彻底、太频繁,反而会削弱皮肤保水能力,伤害健康角质。时间长了,皮肤不敏感才怪!
正确解读:爱出油、爱长痘,不如踏踏实实做好控油+疏通毛孔。
珍贵水、Dr wu杏仁酸,还有宝拉珍选水杨酸,都很适合油皮、痘肌使用。
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,意思就是说:化妆水摇一摇,泡泡越多越细,营养成分越丰富。
于是小X书上,很多人拿起了自己的化妆水,疯狂摇晃......
摇一摇就能摇出泡沫,主要原因是里面添加了表面活性剂,让香精、矿物油等等更容易溶解。
还是不懂的话,不妨在清水里加一丢丢同样有表活剂的洗洁精,也是可以摇出半瓶泡沫的。(能不能摇出营养不清楚,不过能锻炼手臂,大家摇起来吧)
顺带说一说同样流行的“理论”——护肤品拉丝,代表营养成分越多。
让面霜、乳液质地变浓稠的,是增稠剂。增稠剂越多,质地也就越粘稠。
至于里面的营养成分,和拉丝不拉丝没有太大关系。
正确解读:与其相信泡沫和拉丝可以证明成分,不如多看看成分表,认识适合自己的成分。
和护肤品一样,眼霜也要对症下,不是所有眼霜都能治黑眼圈的。
黑眼圈分为下面这三种。
结构性黑眼圈,其实是因为眼周部分突出的眼袋+凹陷的泪沟,导致的阴影。在抹眼霜的时候,尽量用按摩紧致缓解,更彻底的是医美填充。
另一种是色素沉着导致的黑眼圈,这种需要用带美白功效的眼霜来淡化。
而血管性黑眼圈,是因为眼下脂肪少,皮肤薄,加上熬夜导致的血液不流通。含咖啡因的眼霜,或是冰冷的勺子,都可以促进眼下循环。
正确解读:用大宝、明色眼霜滋润度很好,但它们对黑眼圈没辙。
爱熬夜,又怕长黑眼圈,就可以用The Ordinary咖啡因眼部精华,或是悦木之源咖啡因眼霜,搭配金属勺子按摩眼周。
隔离是化妆品营销制造的噱头,宣称能隔离彩妆、灰尘,避免渗入皮肤底层。
实际上,皮肤的角质层自带隔离功能,不仅隔离空气中的颗粒,还顺带隔离了护肤品化妆品中的大分子,比如面霜中常用的甘油、矿脂等。
只要认真做好卸妆和洁面,一般都不用担心彩妆、灰尘残留、伤害皮肤。
至于隔离辐射、紫外线的作用......往往我们抹隔离霜,为了轻薄,很难达到防晒霜的用量,因此也难以达到相应的防晒效果。
总得来说,隔离约等于加了防晒成分的妆前乳,部分隔离还添加了绿色、紫色、粉色的色素,帮助调节肤色。
正确解读:注意!隔离、妆前乳都不能完全替代防晒。
我身边就有小姐妹追问,敷完面膜、抹完护肤品,脸上粘粘的,是不是皮肤没吸收。
这种情况不等于不吸收,也别急着去角质。
刚才说到,我们的角质层自带隔离作用,会适当放行分子小的成分。而乳液、面霜、面膜常用的增稠剂、甘油等等,因为分子太大,就会被拦在门外。
尤其是面膜,当水分蒸发了,剩余在脸上的主要就是增稠剂,以及甘油之类的保湿剂,给人粘腻又油光的感觉。
配合轻柔的提拉按摩,可以让皮肤吸收更好一些,油光也会更少一些。
不过呢,少部分护肤品揉搓多了,就会导致搓泥。
搓泥的原因有很多。
一种是护肤品抹着抹着,就自然搓泥。比如我用过的自然哲理希望面霜。原因是它自个的分子太大,容易搓成条。
遇到这种情况,一般只会影响肤感,对效果的影响不大,只要拍掉脸上的细条就好。
另一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抹防晒时。
主要是因为防晒里的二氧化钛,遇上护肤品中的增稠剂,也就是卡波姆,发生 爱情 化学反应,抱团搓泥。
这种情况可以在抹完护肤品后,等上3-5分钟,再抹防晒,就不容易出现搓泥。
正确解读:用着粘腻,或搓泥,不一定是没吸收,也不一定是角质层妨碍,可能只是产品的肤感不太好,或是成分冲突而已。
我知道光看护肤干货很无聊,但是我更希望你们学会方法,选择合适自己的护肤品,而不是被那些不靠谱的“护肤真理”忽悠,毕竟“真理”后还是会现出原形的。
▍今日话题:这些“理论”你有信过吗?你还听过哪些歪理呢?回帖领红包哦~
注意:本站图文来自用户发布。爆料内容等仅供参考,实际请以商家购物为准。如有问题可@海淘网小编 反馈。